牧者心聲
信仰與性倫理
曾敬宗牧師
2025 年 3 月 1 日 /2 日
Click here for English
一位海外肢體與未滿三歲的孩子講故事,提及家庭中有爸爸和媽媽,孩子很快便回應:「不對,老師說有媽媽和媽媽!」父母頓時不知如何應對。另有領袖想在團契中提醒團友避免男女二人旅行同住和staycation,但發覺越來越難作出勸勉。「性倫理」在華人社會中仍是一種忌諱,但流行文化卻叫我們無法置身事外,許多入屋入腦的串流平台劇集和電影都加入刺激官能的情節和畫面,而同志元素或性開放的觀念也早已成為「流量密碼」或「意識形態正確」的商業元素,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社會的風氣和思想。
今季教會崇拜主題是創世記,神在頭六天的創造,都是為人預備一個最好的環境。神又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,祂所創造的有男有女。然後神看祂所造的一切都極之好,更定意要賜福人。在未有父母家庭出現時神就設定了「人要離開父母,與妻子連合,二人成為一體」、「夫妻二人赤身露體,並不羞恥」的倫理關係。新約中更提醒夫妻關係是「人不能分開」的,這也是神為著人的好處而定下的設計。可惜,人卻定意要在神的創造上逆向而行——夏娃摘下分別善惡樹的果子;該隱奪取神所造的生命;人要建造巴別塔⋯⋯
但直到今天,人內心仍然渴望能得著從一而終的愛。也有不少研究指出,父母維持婚姻關係,對子女成長是最有益的。同時父母離婚比父母離世對子女會造成更負面的影響。這一切似乎都在顯示:神在倫理上的設計是為了人的好處。但我們如何持守神的美意?除了警醒不被性開放的文化感染吞噬外,也要幫助別人(特別是我們的兒女)明白和擁抱神的心意。
我們必須在神話語上有正確的詮釋,也要在性倫理上有適切的認知,下功夫是必要的,否則就會令人誤會基督徒盲守規條不講理。基督徒父母更要在家中活出信仰,彼此順服相愛,叫孩子有安全感。父母的身教遠勝於言教,孩子若看見父母彼此對罵、傷害,怎能不對某個性別產生恐懼抗拒、甚至失去自信呢?惟有在家中不避諱地關心傾談信仰和性倫理(不限於幼兒性別特徵和界線認知,更關心男女進入青春期的變化、以及對性的疑惑),才能幫助孩子擁抱信仰。我們若能善用社會學研究,並透過不同崗位作出合乎情與理的回應,就能對應人內心的真實需要,讓社會明白天父的美意。
返回頁首 Back to Top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