牧者心聲
從《混沌少年時》反思家庭牧養
駱綺雯牧師
2025 年 4 月 26 日 /27 日
Click here for English
近日網劇《混沌少年時》紅極一時,當中描述13歲少年Jamie涉嫌謀殺一位女同學。劇集反映了網絡文化、教育、家庭種種問題,發人深省,讓我們藉著幾個片段,反思今日的家庭牧養。
第一幕:爸爸你認識我嗎?
當Jamie在警署接受調查時,他矢口否認殺害同學,爸爸也相信非他所為。當警察展示閉路電視所錄影的行兇過程時,爸爸望著電腦屏幕,見到形似自己孩子的影像,就甚是震驚,難以置信。少年人成長的過程中,建立自己的個人形象和自主能力,容易與家長起衝突。面對自己「湊」大的孩子,家長往往覺得非常陌生。但在這階段,孩子不是「生人勿近」,只是青春期,體內荷爾蒙激活情緒,比較敏感,他們需要被明白、被接納,再溝通。家長的忍耐、陪伴、同行,十分重要。
第二幕:爸爸你認識我的文化嗎?
警察之後到學校了解案情,他透過在同校念書的兒子,揭發問題出在網絡世界。原來IG的表情符號,並非表面的單純,而是充滿嘲弄、欺凌。今天的網絡世界,異常複雜,無IG、Snapchat可能就等如無朋友,既然無法禁止孩子去接觸網絡世界,家長就要努力成為善用網絡的榜樣,及早與孩子討論上網的界線、時間,而不是到了無法控制時,就變成衝突的源頭。家長更要敏感孩子是否面對網絡欺凌,注意他們的情緒變化,適時的關心引導,這比出事後收拾殘局,更為重要。
第三幕:我是醜陋,無吸引力
當Jamie等候審訊時,心理學家來到感化中心,跟Jamie探討他對男性、性慾、生死的看法,她發現Jamie深感自己醜陋、無吸引力,情緒十分波動。當心理學家表示這是最後一次探訪,Jamie完全崩潰,雖然他不時挑戰心理學家的提問,但心靈深處,卻一直珍惜這段關係,心理學家所給予的一杯熱朱古力、半份三文治,代表「她關心我」。少年人表面反叛,但內心深處渴望得到愛,他們的情感發展比理性快,容易情緒主導,既想「話事」,又缺乏理性分析能力,家長需要明白,當他覺得「你好煩」時,不代表他不需要你。
在現今世代,作青少年人的家長,需要智力、心力,願主賜我們信心,靠著主與孩子同行成長路:
耶穌對他說:「『你若能』,在信的人,凡事都能。」孩子的父親立刻喊著說:「我信;求你幫助我的不信!」(可九23-24,和修版)
返回頁首 Back to Top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