牧者心聲
三代同堂
黃志剛牧師
2025 年 5 月 10 日 /11 日
Click here for English
「三代同堂」,原意指祖孫三輩居住在一起,後來引伸為三代人共同生活,但不一定同住一室;近年漸趨普遍的「季候鳥」現象——祖父母往返兩地探望兒孫——可算是「三代同堂」的進階版。傳統社會視「三代同堂」為福氣,象徵生命、家族的延續與傳承。舊約聖經路得記記載了拿俄米和路得兩婆媳先後成為寡婦,沒有兒孫,上主藉拿俄米的近親與路得成親,「使一兒子為拿俄米(外祖母)而生」(得四17,原文直譯),這孩子成為大衛王的祖父,也就是耶穌基督的先祖。
拿俄米的孫兒並非由親生兒女而得。我們也不一定會成為父母或祖父母,但必定是別人的兒女或孫兒女。教會裡有不同家庭組合——信主父母的子女、孫兒女同樣相信主,一同上教會,我們稱他們為「信二代」、「信三代」;若我們的父母、祖父母願意歸向主基督,一同上教會,一同敬拜、團契、學習真道,這樣也是「三代同堂」——三代同上禮拜堂(宣道會北角堂)。
當耶穌論到死人復活,祂引用上主對摩西的自述:「我是亞伯拉罕的神,以撒的神,雅各的神」(可十二26),藉此說明神是活人的神。明顯地,神不僅是這三爺孫的神,也不僅是他們三代人的神,而是延展下去、歷世歷代信主的人的神。這樣,「三代同堂」便可以不限於三代,而是幾代、許多代 (「三」的字義可以是「幾」或「許多」,例如舉一反三、三思而行),也可以是跨越基於血緣關係而來、跨越直系親屬的「三代」,因為藉著認信主耶穌基督,我們便成為天父的兒女(約一12),也成為基督的身體(林前十二27)。換言之,「三代同堂」的意義,是主內一家,跨代共建,一起實踐「聖言在心,真摯同行」。
「三代同堂」,其實不單在今生,還在永恆的國度。使徒保羅寫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書信裡,特別安慰那些喪失親友的信徒:那些在基督裡離世的人,在神的眼中只是睡了,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,他們必先復活,然後與仍然在世的親人在天上重聚(帖前四13-17)。正如耶穌被釘之時對旁邊同樣被釘、將要死去的人說:「今天你要和我一起在樂園裡了」(路二十三43),「樂園」的英文是paradise,就是天堂。
「三代同堂」,以愛相連,在地若天。
返回頁首 Back to Top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