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仰與歷史

本堂篤信全部聖經為神藉聖靈所默示,是基督徒信仰與生活的最高準則。會徽由十字架、洗濯盆、油瓶及冠冕所構成,象徵基督福音的完備性。

上述四個重點,簡稱「四重福音(The Four-fold Gospel)」。

簡介

本堂隸屬於「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」(The Christian Missionary Alliance Union Hong Kong),而此聯會是「宣道會國際團契」(The Alliance World Fellowship)成員之一。各宣道會成員散佈於全球六大洲五十四個國家之內。

五十年代
六十年代
七十年代
八十年代
九十年代
2000-05
2006-10
2010 年起
 

(馬寶道、雲華時期)

宣道會北角堂的建立,始自1952年7、8月間,一隊調景嶺宣道聖經學院的暑期佈道隊,在北角海傍的佈道工作。同年10月12日,北宣正式在北角道十四號地下成立。成立之初,教會已十分注重佈道栽培工作。53年3月18日第一屆浸禮,共有十八位肢體受浸,其中包括日後在北宣事奉了三十八年的胡欽牧師。

1957年9月,神帶領滕近輝先生到來任堂主任,翌年6月,滕先生受按立為牧師。不久由於人數增多和業主逼遷,執事會於57年12月通過購買馬寶道單位為堂址。58年3月起暫租渣華道與糖水道交界處三樓北角幼稚園為聚會地點。4月,蒙劉福群牧師的愛心幫助,北宣改購馬寶道五十至五十二號七樓為堂址。同年10月19日舉行新堂奉獻禮,11月開始印製崇拜週刊。

(馬寶道、雲華時期)

由於人數不斷增加,教會後來將隔鄰的牧者所住單位打通,用作聚會。1962年起主日設兩堂崇拜,人數達三百五十人。但崇拜人數仍不斷增加,地方不敷應用,66年執事會開始討論擴堂事宜。經過一段時間的禱告,教會在67年3月發起了建堂運動。後來竟可在香港暴動這一年,購得英皇道三一零號雲華大廈四樓為新堂,可容納五、六百人聚會。翌年5月19日舉行獻堂禮。不久主日崇拜又坐滿,遂於69年8月重開第二堂主日崇拜。

六十年代標誌著北宣向外關注的開始,先後成立了六間分堂。60年起滕牧師開始擔任「宣道會香港區聯會國外佈道團」團長。61年4月北宣開始參與差傳工作,支持宣教士往越南傳福音。

(雲華時期)

遷入雲華大廈後地方倍增,各方面的事工得以開展。68年中教會成立了青少年部,促進各青少年團契的溝通和支援,團契增長迅速。71年初中團成立,76年初,中級團人數逾百,於是分為中級團和高級團。77年青年團契亦分為安提阿(大青)和伯特利(小青)團。至78年時,青少年部六個團契再分為十二個團契,共有四百五十人。同年,以諾夫婦團契亦成立。

北宣在八十年代的發展漸趨多元化,而最顯著的改變莫如同工人手的更替。滕牧師在87年榮休,蕭壽華牧師接任為北宣堂主任,同期間亦有多位傳道同工加入。他們按著本身的恩賜,或是專職一項事工、或是專責照顧一個年齡組別的弟兄姊妹。由此,年輕化、彼此配搭的同工隊伍漸漸形成。此外,不同類型的事工小組相繼成立。有源於教會的需要的輔導、影音小組;有來自會友本身異象和推動的健康關懷小組、差傳關懷小組等。

(康澤時期)

十多年的禱告終蒙神的應允!91年中,教會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接觸到康澤花園現址。其時正值波斯灣戰爭及香港新機場未能落實的市場氣氛,故業主願以低價錢出售。神確實在最恰當的時間,把最好的賜予我們。當時弟兄姊妹都熱心奉獻和禱告,熱切回應教會的需要。

教會在 2000 年開設英語少年崇拜,並於 2004 年改為英語崇拜,牧養不同年齡、以英語溝通的群體。

2001 年,教會開設週六崇拜,並訂立五個使命向度:「向上敬拜、向下扎根、向旁服侍、向內相愛、向外宣教」,成為日後教會主題的依據。2002 年,北宣家慶祝五十週年堂慶,母堂連尚未獨立的六所分堂,約 6000 人齊集香港體育館舉行感恩崇拜。

2004 年,教會積極開展男士牧養事工,藉講座、行山、球類等活動,凝聚一群弟兄, 05 年,以研讀《標竿人生》鼓勵弟兄尋找生命的目標,完結後則成立「男人天空」查經小組系統。

隨著人數迅速增長,教會在 2005 年開始實行按齡牧養模式,將會眾分為長者、成年、青年、少年、兒童五個群體,加上小組群體、普通話群體、英語群體,共八個牧養科,各有切合需要的策略。

擴堂方面,教會於 05 年 5 月在北角區租了一個面積接近一萬呎的商業單位,定名為「恩典樓」,供部份團契及主日學課程用,亦將普通話崇拜及大部份普通話團契、課程遷往該處,稍作舒緩。


2007 年,新增中學生週六崇拜,並啟用「真理樓」,提供更充裕的空間發展事工。

擴堂方面,教會在城市花園附近購入一面積約三萬六千多呎的商業樓宇,定名為「真理樓」,盼望能有更充裕的空間發展各項事工及培育弟兄姊妹。「真理樓」在 07 年初啟用,並在 07 年 9 月舉行奉獻禮。

自 07 年真理樓一樓入伙後,教會一直等待新一期的擴堂機會。蒙上帝的厚恩,祂在北宣家六十週年堂慶的日子,賜予這份極大的恩典。教會在 2012 年 9 月購入位於真理樓地下,建築面積約32,000平方呎的物業,作擴堂及服務社區之用。同年 11 月 18 日,北宣舉家在機場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鑽禧感恩崇拜及同樂晚宴,為上帝以大能造就及恩領這個大家庭獻呈頌讚,並一起歡享愛筵。


北宣家深感蒙恩是要成為「施比受更為有福」的教會,在社區實踐傳福音及服侍鄰舍。因此,自2011年起的五年計劃為「成為使命教會、活出使命人生」,強調「使命教會」的三個基本元素:(一)明道行道──學習與實踐真理;(二)守望相愛──祈禱與愛神愛人;(三)見證宣教──承擔使命作鹽作光。

北宣家追求成為「使命教會」其中一個具體的目標是,透過植堂在不同地點、不同社區踐行大使命。恩樂堂就是北宣第 24 間分堂,主力接觸及服侍基層人士,讓他們體會耶穌基督救贖的愛與恩典。自 2013 年 3 月起,恩樂堂暫借恩典樓舉行成人崇拜及各項聚會,至7月蒙神賜予英皇道福英大廈 2 樓 A-C 的單位,作為自置堂址,並將於 2014 年 4 月第一個主日在新址開始成人崇拜及兒童崇拜。

2014 年初,普通話崇拜由恩典樓轉移至真理樓的擴堂新址,首次在地下禮堂舉行崇拜。同一地點,自 5 月起,在週六下午亦開設新一堂崇拜。深願上帝悅納北宣家向祂獻呈的敬拜和尊崇,也祝福使用無論是少年人的自修室、青年人的外展事工,或是供人悠閒共聚的咖啡室,成為北宣家服侍社區及接觸青少年人的福音平台。